木构架的损坏主要包括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折断、檩条弯垂、腐朽、枋子弯垂缺失、木构架倾斜、拔榫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潮湿、屋面荷载较大、保护不善等导致。柱根糟朽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柱根包镶或者墩接。檩条、枋子发生糟朽的,若糟朽部分不超过断面面积的1/3时可采用剔补得办法,即将糟朽部分剔除,将接触面刨磨光净,然后用材质相同的木料在糟朽部位粘结牢固并用铁钉固定。当檩枋断面糟朽超过1/3时则已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则进行更换。 当木构架各构件基本完好但整体出现倾斜、拔榫现象时,则需采取打牮拨正的办法。零星木构件破损、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头,长短窗的仔料、屉心板、裙板、框料,挂落、飞罩等则修缮比较简单,只需更换整修即可。
现代建筑因变化较小而能保持现状,但古建筑修复施工往往会经历几个时代的变迁,原有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进行了毁灭性的修复,其技术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下降。这种现状是不能维持的,要去除破坏性修复品,恢复原貌,正确再现历史精华。
中国古建筑大的特征是砖木结构,而且以木料做成的框架结构为主,这一结构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接头部分用榫铆柔性的接点,加上木材本身的韧性,能够抗拒突发力量的冲击,如受到突发地震冲击也是墙倒屋不塌。
2、木结构将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地面,所以墙不承重,建筑之间开门窗比较自由。
3、采用科学的方法,用小木料特殊结构拼接起来,变成屋架,克服木料长度受到限制所导致的跨度太小问题,等等。
当然,木质结构也存在诸多缺点,譬如木材的腐蚀、变形等。
当木构架各构件基本完好但整体出现倾斜、拔榫现象时,则需采取打牮拨正的办法。将倾斜严重的屋架支撑稳固,防止施工外力作用产生倾覆危险。然后将木构架榫卯处的木锲、铁钉、铁件拆除,柱身弹线、支顶牮杆使构架竖直归正,再重新打木锲、加铁件固定,然后砌墙做屋面,待全部完成后拆去支撑。
零星木构件破损、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头,长短窗的仔料、屉心板、裙板、框料,挂落、飞罩等则修复比较简单,只需更换整修即可。但修复之定要对其型制、风格进行研究分析,因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习俗其做法千差万别,不能以清式、宋式一概而论。
当屋面全部或是半坡出现损坏,则只能拆除重新盖瓦。除了对屋面漏雨问题的整修,经常还对屋面外形边角进行整修,包括檐头整修、瓦件、脊件添补加固、屋脊整修等。特别是对竖脊的检查整修,一定要认真细致,因为一旦该部位有渗漏水发生,对于山墙和木构架的损害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