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投光一般采用的灯具是窄光东或者中等光东角,通过灯杆或灯架远离建筑物对投光灯具进行布置,防止眩光干扰以及造成不必要的光损失。远投光将投光灯光线直接投射到房屋表面,这样屋面亮度就周围环境亮度,将整个屋顶全貌都显示出来。
古建筑多为坡屋顶,如果投光灯设置的离建筑物过近,光线通常不能照到屋顶。应将投光灯设置在坡屋顶延长线的外侧这样才能使其得到充分的投射光线。针对有的屋顶覆盖有金黄色的琉璃瓦,为了去屋面色彩,可以选择色温低的高压钠灯,或者金属卤化物灯。
中国是世界上建筑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3远古的建筑分为巢、穴这两种形式。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群普遍利用天然山洞作为居所。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我国进越低族社会,生产力有了初步发展,建筑活动日益频繁。
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中华大地上的建筑文化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世界古代三大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体系首尾相贯、一脉相承,延续了3000余年。中华文化的刚柔相济、虚实相生、情理相依、礼乐相和,在建筑形态上反映为宏观平衡的规划思想、秩序明晰的形制法式、节奏协调的群体构成、以人为本的空间尺度、寓意深远的象征符号、师法自然的园林形式等,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特征。
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使中华建筑文化呈现多元共融之势。自秦汉以来,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各民族来往愈加频繁,通过地理空间的互嵌,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和分布形态,各民族建筑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汉族合院、藏族碉房、维吾尔族阿以旺、蒙古族毡包、侗族鼓楼等,都体现了建造方式与建筑风貌的丰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