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架的损坏主要包括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折断、檩条弯垂、腐朽、枋子弯垂缺失、木构架倾斜、拔榫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潮湿、屋面荷载较大、保护不善等导致。柱根糟朽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柱根包镶或者墩接。檩条、枋子发生糟朽的,若糟朽部分不超过断面面积的1/3时可采用剔补得办法,即将糟朽部分剔除,将接触面刨磨光净,然后用材质相同的木料在糟朽部位粘结牢固并用铁钉固定。当檩枋断面糟朽超过1/3时则已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则进行更换。 当木构架各构件基本完好但整体出现倾斜、拔榫现象时,则需采取打牮拨正的办法。零星木构件破损、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头,长短窗的仔料、屉心板、裙板、框料,挂落、飞罩等则修缮比较简单,只需更换整修即可。
屋面修缮包括两部分,一是屋面瓦作的修缮、另外是木基层的修缮。一般来说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屋面漏水,要做的是查找漏点。根据室内漏水的位置竖直向上找到屋面上的相对位置。找出原因后先清理瓦垄,铲去松动的灰泥冲洗干净,然后用麻刀灰勾抹破损处,勾抹后用短毛刷子沾水沿边沿勒刷(俗称打水槎子),后用麻刷子蘸青浆刷抹并用瓦刀轧实赶光。
古建筑修复施工的原状应是在建筑物完成时确定其原状是否应进行充分的勘测和调查,分析哪些是原始构件,哪些是后变的可根据建筑物,以及建造时间、类型、技术等。
现代建筑因变化较小而能保持现状,但古建筑修复施工往往会经历几个时代的变迁,原有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进行了毁灭性的修复,其技术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下降。这种现状是不能维持的,要去除破坏性修复品,恢复原貌,正确再现历史精华。
当屋面全部或是半坡出现损坏,则只能拆除重新盖瓦。除了对屋面漏雨问题的整修,经常还对屋面外形边角进行整修,包括檐头整修、瓦件、脊件添补加固、屋脊整修等。特别是对竖脊的检查整修,一定要认真细致,因为一旦该部位有渗漏水发生,对于山墙和木构架的损害是非常大的。
木基层的破坏主要是受潮导致腐烂糟朽,一般是屋面渗漏或是遭受风雨侵袭如出檐部分的椽子、望板、连檐、瓦口板等,还有就是飞檐翘角部位的嫩戗、摔网板等。若木构件腐朽程度不深,不影响结构安全,则只需将腐朽处剔凿干净即可。不管是新老构件刷桐油两遍防腐、防虫,必要时可掺入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