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与地下工程 中小型基坑支护:深度 5~15m 的建筑基坑(如办公楼、商场地下室),U 型钢板桩可单作为围护结构,配合 1~2 道内支撑抵抗侧向土压力,替代传统 “土钉墙 + 防渗膜” 组合,缩短工期 30% 以上。 地下管廊 / 隧道明挖段:城市综合管廊施工中,用 U 型钢板桩围护两侧土体,兼顾挡土与防渗,避免管廊结构被地下水浸泡(尤其雨季施工)。
预制混凝土 U 型板桩抗裂性差,在振动沉桩或坚硬土层中易出现桩体开裂(尤其是锁口部位),需采用高强混凝土(C50 及以上)并配置钢筋网,成本增加且施工中需严格控制沉桩速度(≤1m/min)。
热轧钢板桩在潮湿、盐碱环境(如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中易锈蚀,需定期涂刷防腐漆(如环氧煤沥青,每 3~5 年一次)或采用镀锌处理(成本增加 15%~20%),否则寿命会缩短至 5~10 年(远低于混凝土 U 型桩的 50 年以上)。
经济性与复用性强 钢板桩可重复使用:热轧 U 型钢板桩(如拉森系列)寿命达 20~30 年,可重复使用 5~10 次,单次使用成本仅为混凝土板桩的 60%~70%。 混凝土 U 型桩成本低:预制混凝土 U 型板桩材料(水泥、砂石)易得,单价仅为钢板桩的 30%~40%,适合性低荷载场景(如农田灌溉渠道护岸)。
特殊地质与环境条件下的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施工 采用 “分段打设 + 间隔施工” 法:先打设定位桩,再按 1、3、5... 奇数桩位跳打,待土体应力消散后补打偶数桩,减少挤土效应(如某工程未跳打导致周边道路隆起 20cm)。 可在桩体两侧设置排水板,加速软土固结。 深基坑与高水位场景 打桩后立即安装钢支撑(道支撑距地面≤1.5m),避免桩体悬臂过长变形; 采用 “先降水后打桩” 工艺:通过轻型井点降水将地下水位降至桩底以下 1m,防止水压力导致桩体倾斜。 邻近建(构)筑物保护 距既有建筑<10m 时,需设置隔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或开挖防挤沟(深度≥桩长 1/3),监测周边沉降(控制值≤20mm)。
板桩,防护桩的一种,一般用于基坑围护、护岸过程、水土保持工程等。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板桩主要有矩形板桩和U型板桩两类。其中,矩形板桩预制工艺简便,易堆放、运输,但在工程应用中抗弯能力不足;U型板桩是由矩形板桩发展而来的异形桩,相比矩形桩不但具有更好的抗弯能力,还可节约土地利用面积,由于U型板桩的结构特殊性,现有的U型板桩制作模具结构较复杂,U型板桩的尺寸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