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与交通工程 道路拓宽 / 管线开挖:城市道路两侧拓宽时,用 U 型钢板桩临时围护既有路基,防止土方坍塌;地下管线(污水管、电缆沟)开挖时,可作为侧向支撑,避免影响路面交通。 临时隔离与围挡:大型工地、应急抢险现场(如洪涝灾害),U 型板桩可快速拼接成隔离墙,高度 3~5m,兼具挡水和安全防护功能(抗风等级可达 8 级)。
U 型板桩的抗弯性能虽优于直线型,但弱于 H 型钢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当基坑深度超过 15~20m(尤其是硬土层或高荷载场景),U 型板桩的截面刚度不足,需设置多道内支撑(增加成本),而 H 型板桩可通过更大截面(如 SP-IV 型)适应 20m 以上深度。
经济性与复用性强 钢板桩可重复使用:热轧 U 型钢板桩(如拉森系列)寿命达 20~30 年,可重复使用 5~10 次,单次使用成本仅为混凝土板桩的 60%~70%。 混凝土 U 型桩成本低:预制混凝土 U 型板桩材料(水泥、砂石)易得,单价仅为钢板桩的 30%~40%,适合性低荷载场景(如农田灌溉渠道护岸)。
安全与环保施工要求 安全操作规范 振动锤作业时,操作人员需远离桩体 5m 以上,防止桩体飞溅; 夜间施工需设置警示灯,桩机接地电阻≤4Ω,避免触电风险。 环保措施 钢板桩除锈作业需设置封闭围挡,防止粉尘扩散; 混凝土桩预制场地需设置沉淀池,废水经处理后回用,避免污染地下水。
沉桩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点 首桩垂直度控制 首桩是后续打桩的基准,需用经纬仪双向校正(垂直度偏差≤1/200),可在桩体两侧设置导向架(如 H 型钢导轨)。 若首桩倾斜超 3%,需拔出重打,避免 “累积误差” 导致整体墙偏移。 锁口连接与止水处理 打桩前在锁口内涂抹黄油与膨润土混合剂(比例 1:1),增强防渗性; 若锁口间隙>5mm,需插入橡胶条或铁片填充,防止地下水渗漏(如基坑施工中漏水可能引发塌方)。 沉桩阻力异常处理 当贯入度突然减小(如钢板桩每 10 击下沉量<5mm),可能遇到孤石或硬土层,应立即停止打桩,采用地质雷达复测,必要时改由钻孔取石后再沉桩。
施工前的勘察与准备要点 地质条件评估 需明确土层类型(如软土、砂土、黏土或岩层)及地下水分布,避免在卵石层或强风化岩层强行打桩(易导致桩体变形或断裂)。 案例:在上海软土地基施工时,需提前采用预钻孔工艺(孔径比桩径大 50mm),减少沉桩阻力。 桩型与规格选型 根据荷载需求选择截面型号: 深基坑(>8m)选用拉森 IV 型或 V 型钢板桩(截面模量≥1800cm³/m); 河道护岸可采用混凝土 U 型桩(桩长 6~10m,壁厚 150~200mm)。 测量放线与定位控制 采用全站仪定位桩位,偏差控制在 ±30mm 内;轴线直线度误差≤1/1000,避免因桩位偏移导致锁口无法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