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与交通工程 道路拓宽 / 管线开挖:城市道路两侧拓宽时,用 U 型钢板桩临时围护既有路基,防止土方坍塌;地下管线(污水管、电缆沟)开挖时,可作为侧向支撑,避免影响路面交通。 临时隔离与围挡:大型工地、应急抢险现场(如洪涝灾害),U 型板桩可快速拼接成隔离墙,高度 3~5m,兼具挡水和安全防护功能(抗风等级可达 8 级)。
U 型板桩拔除是 “逆向施工” 过程,需以 “保护周边环境 + 控制土体扰动” 为核心,从前期的阻力计算到后期的桩孔回填,每个环节均需结合地质条件、桩体材料和周边环境制定专项方案。尤其在软土、邻近建筑等敏感场景中,需通过动态监测(沉降、位移、水位)和工艺优化(静态拔除、同步注浆)将施工影响降至低,终实现安全拔除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特殊地质与环境条件下的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施工 采用 “分段打设 + 间隔施工” 法:先打设定位桩,再按 1、3、5... 奇数桩位跳打,待土体应力消散后补打偶数桩,减少挤土效应(如某工程未跳打导致周边道路隆起 20cm)。 可在桩体两侧设置排水板,加速软土固结。 深基坑与高水位场景 打桩后立即安装钢支撑(道支撑距地面≤1.5m),避免桩体悬臂过长变形; 采用 “先降水后打桩” 工艺:通过轻型井点降水将地下水位降至桩底以下 1m,防止水压力导致桩体倾斜。 邻近建(构)筑物保护 距既有建筑<10m 时,需设置隔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或开挖防挤沟(深度≥桩长 1/3),监测周边沉降(控制值≤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