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除铜剂的作用
电镀行业除铜剂的核心作用是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同时兼具以下功能:
净化废水:通过化学反应将铜离子转化为不溶性沉淀(如氢氧化铜、硫化铜),或通过离子交换、吸附等方式降低铜离子浓度,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保护设备:减少铜离子对电镀设备的腐蚀,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提升镀层质量:在镀镍等工艺中,除铜剂可去除镀液中的铜杂质,避免工件低区镀层发黑、光亮度不足等问题,提高镀层均匀性和附着力。
资源回收:部分除铜剂可回收铜离子,转化为有价值的铜盐或金属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环保合规:满足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避免铜离子超标排放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线路板生产过程中,铜离子的主要来源包括:
化学蚀刻工序,蚀刻液用于去除覆铜板上的多余铜层,蚀刻后需水洗,导致铜离子进入废水。
蚀刻液循环使用后浓度降低,需定期排放并补充新液,排放废水中铜离子浓度较高。
基板清洗环节,微蚀刻工序中,基板表面残留的铜离子随清洗水进入废水。
版面油墨等有机物残留与铜离子混合,增加废水处理难度。
化学沉铜与电镀工序:化学沉铜(如孔金属化)和电镀镍、金、锡等金属时,需使用含铜电镀液。
电镀后清洗工序产生大量含铜废水,铜离子浓度可达50-100 mg/L。
废液与泥渣:蚀刻废液、电镀废液和泥渣中含铜量高(如每月1000吨废液含铜),需单处理或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