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需要时还包括深度。裂缝监测数量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1.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
2.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
3.应在基坑开挖前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
裂缝宽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基坑监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基坑监测工作如何实施?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现场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应包括主要内容:支护结构、施工状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及其他巡视检查内容。巡视检查的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基坑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2)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及施工场地等确定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
(3)应至少进行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沉降以及周边建筑、道路等沉降监测,并应根据项目技术设计条件对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支护结构内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
(4)监测点应沿基坑围护墙顶部周边布设,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点。
(5)当基坑监测达到变形预警值,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出现大的变形时,应立即进行预警。
(6)基坑降水应对水位降深进行监测,地下水回灌施工应对回灌量和水质进行监测。
(7)逆作法施工应全过程进行监测。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基坑监测
1.位于大型地下设施安全保护区的范围内,如轨道交通。
2.城市生命线项目。
3.质优的历史保护建筑。
4.设备工厂,有特殊要求。
5.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或有其他特殊要求。
基坑监测项目通常包括对支护结构的变位、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地下水位的观测等。具体来看:涉及到对支护墙体或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情况的观察,以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及地面沉降情况的监测。这对保障周边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地下水位的变动可能影响土体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监测;基坑内外土体的性状进行检测,如土压力、土体分层沉降等。此外,在进行监测时,还应遵循可靠性原则、操作方便性原则和数据及时性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监测工作应按照计划进行,由经验丰富的人员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仪器进行操作,并采取的方法来数据采集的真实可靠。